“第五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在杭州启动
(图为此次活动现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抑郁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和精神疾病的诊治依然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与会专家认为随着神经和精神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上市,新药所带来的创新治疗方案不仅有助于让患者更快受益,也有助于整体提升我国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水平。
“一直以来,灵北中国致力于为中国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高质量和创新的治疗方案。创新药物安齐来和心达悦的上市将给更多的中国患者带来新曙光。与此,灵北积极携手广大神经和精神领域专家,通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CNPDW)、灵北学院等高品质的医疗教育和交流平台,推进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推动中国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进步。10余年来,通过努力,有近3200万中国神经和精神疾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灵北中国总裁兼总经理柯嵩涵先生在致辞中表示。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王高华教授指出“人的反应速度的快慢包括如竞赛抢答、瞬间反应灵活性等都和信息加工速度的有关。美国FDA认为伏硫西汀能加快抑郁症患者的信息加工速度,从而改善反应的灵敏性,而信息加工速度减慢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外在表现为思维及行为的迟缓,该功能受损困扰着很多抑郁症患者。,改善信息加工速度,有助于帮助患者实现功能的全面恢复。”
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第二常见的老年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在60岁左右发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该病发病后或数年才会被确诊,逐渐发展并带来严重的运动并发症。“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减缓或治愈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利用药物等有效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陈生弟教授表示。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神经内科贾建军教授指出“早发现、早治疗,药物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虽然目前的药物尚不能治愈,但坚持用药治疗能有效地帮助延缓病情的发展;规范的治疗能减轻患者及其照料者的负担。药物疗法,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周全的护理、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日常锻炼、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等在改善患者BPSD症状上有一定的益处。
在论坛结束之际,柯嵩涵先生表示“为了服务和帮助更多的中国患者,未来5至10年,灵北中国将继续专注于神经和精神疾病领域、推出更多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以满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