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脏衰竭是什么?
心脏,这个人体内部的强大泵,犹如城市的交通枢纽,不断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再回收带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一旦这个泵出现问题,身体的运转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急性心脏衰竭。那么,究竟什么是急性心脏衰竭呢?
急性心脏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在短时间内突发或恶化的状况。这种状况下,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与此肺部循环压力升高,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可能引发肺水肿。这种现象可能伴随着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其中,左心衰是急性心脏衰竭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常常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抢救。
对于急性心脏衰竭的患者来说,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症状。大多数患者都有心脏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压或心脏瓣膜病等。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等也是年轻患者常见的病因。在严重颅脑损害或精神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可能诱发急性心脏衰竭。急性心律失常、哮喘发作等也可能导致这一状况的出现。患者可能会感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下降,心率逐渐上升。他们可能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至在晚上睡觉时也会感到呼吸不畅。
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急性心脏衰竭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源性休克的症状。这表现为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身体各器官处于组织低灌注状态。患者的皮肤会变得湿冷、苍白并出现发绀,严重时还会伴有紫色条纹的出现。到了急性心脏衰竭的晚期,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发展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的状态。
急性心脏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当心脏病发展到这一程度时,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出现衰竭,养分供应不足。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吸氧、强心利尿等治疗,以维持生命机能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