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篇章
本病虽无特效疗法,但对症治疗可补充损失HCO3-以中和内生酸性物质,是疾病管理的核心。
1. 病因治疗是重中之重。针对药物或金属中毒、多发性瘤、肾病综合征等病因,我们必须精确打击。对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也不能掉以轻心。
2. 对于酸中毒的纠正,轻症者若症状轻微,可暂时停药并密切观察。而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碳酸氢钠是常用的碱剂。每日开始剂量为5~10mmol/kg,根据病情需要,有时每日剂量需增加至10~25mmol/kg,以维持血中HCO3-稳定。这个过程需要细致入微的调整,因为PRTA对补碱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碱性药物的剂量往往是DRTA的两倍至三倍。大剂量钠盐的使用会增加钾的损失,因此补钾措施必须同步进行。为了减少高氯酸中毒和钾损失,应实行低盐(氯化钠)饮食,并限制钠的摄入,这也能减少尿液HC03-的排泄。对于婴儿和儿童,HCO3-的剂量约为10mmol/(kgd),然后依据血液HCO3-的浓度调整剂量。除此之外,柠檬酸缓冲液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3. 钾的补充方面,轻症者一般不需钾盐,但症状严重或使用利尿剂时,必须补钾。因为利尿剂能改善症状,减少尿量,但并不能使血浆HC03-浓度恢复正常,反而会增加钾的流失。常用的补钾剂如柠檬酸钾合剂。
4. 当无法忍受大剂量碳酸氢盐或病情严重时,单独使用碱盐难以纠正酸中毒,此时就需要利尿剂的介入。氢氯噻嗪(双氢尿塞)是最有效的利尿剂。它的作用机制是在利尿后产生轻微脱水,促进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HCO3-增加,从而纠正酸中毒。它还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血钙,减少尿钙的排泄,减少甲状旁腺素的分泌,进一步使血浆HC03-增加。呋塞米、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丁尿胺)等利尿剂不能改善血浆HCO3-浓度,在Ⅱ型RTA中禁止使用。氢氯噻嗪的剂量为每天1.5~2mg/kg,口服两次。
5. 对于骨损伤的治疗,如骨质疏松、骨软化等,应补充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对于Ⅱ型RTA,因近端小管磷重吸收有缺陷,尿磷流失,如血磷低,每天需补磷1~3g。
(二)预后展望
原发性PRTA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随着年纪的增长,状况往往会得到缓解。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并坚持用药,预后通常良好。部分轻度病例甚至能够自行痊愈。如果无法早期诊断,可能会因酸中毒或低钾血症而危及生命。至于继发性预后,则取决于原发性疾病的状况。
以上内容生动丰富,深入解读了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希望对你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