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人自述感冒了,卧床出汗,想尝试通过锻炼自我治疗来减轻病痛。他们慢跑后并未如期望般恢复,反而出现了疲劳、心悸、窒息等不适感。经医生诊断,他们被确认为心肌炎。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长期以来,人们误解了出汗能治感冒的观念。实际上,出汗并不能缓解感冒症状。相反,感冒和出汗通常是发烧的预兆。当人体遭受病毒或细菌的侵袭时,自身的防御系统会积极应对,有时会伴随出汗甚至发烧。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加快。如果此时进行更激烈的活动,会增加人体的热量和代谢率,消耗过多的能量,这会使患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给感冒病毒更多可乘之机。如果病毒侵犯心肌,还会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容易导致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
运动出汗治疗感冒的方法不仅无效,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
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因此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也采用运动锻炼的方式可能会耽误病情。除了听从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或输液外,患者还需要充分休息,多喝水。
除了对运动治疗感冒的误解,还有一些民间治疗感冒的方法同样存在误区,如饥饿疗法、桑拿熏蒸、饮酒治疗感冒等。感冒后,人们通常食欲不振,如果不吃东西,会使人体能量供应不足,各种感冒症状会加重;感冒患者进入桑拿房,冷热交替会进一步削弱抵抗力,使症状加重;感冒时饮酒会加重血管扩张和充血,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不但无助病情恢复,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感冒实际上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一种表现。研究表明,偶尔感冒的人比那些很少感冒的人更具适应性。对于初期感冒,我们可以通过多喝水、多休息、摄取新鲜水果来缓解症状。但如果病程超过三天,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才是预防和治疗感冒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