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重病人达50%
急诊室的特殊时刻与日常挑战
在特殊的时期,如疫情高发期或节假日,医院的急诊科往往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记得在2022年底新冠疫情的高峰时段,解放军总医院的急诊科如同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危、急、重患者的比例占到了惊人的半数,日均接诊的患者数量也激增到了700-800人次。那时的医护人员,就如同与时间赛跑,持续进行高强度的救治工作,每一秒都在与死神搏斗。而在2025年的五一假期,随着人们的出行增多,多地急救中心接诊的因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导致的创伤患者也骤然增加,占据半壁江山。
在日常的急诊科室里,情况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根据急诊分类数据,真正需要立即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实并不多,大约占10%-15%,这也符合国际通行的急诊分诊规律。即使在疫情期间,危重症患者的高峰占比也不过是在特殊时期的短暂现象。国家卫健委的专家也曾在不同时间节点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指出在疫情的高峰时期,危重症患者的占比会相对较高,但在后期会逐渐稳定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大约在16%-20%之间。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国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重症资源的配置。计划到2025年末,将重症医学床位提升至15张/10万人,并通过设置可转换床位来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部分医院已经开始尝试多学科协作的方式,如新生儿重症手术、肿瘤合并呼吸衰竭的救治等,以提升危重症的救治效率。
急诊科的高占比现象主要出现在特殊时期或特定科室的应急情况下,而在常规医疗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分级诊疗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在日常中做好预防、如何在特殊时期合理调配资源、如何提升救治效率,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希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资源配置的持续优化,急诊科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