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病管理的流程
糖尿病管理:筛查、诊断、建档、随访与治疗
一、高危人群筛查与诊断
针对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如超重、有家族史等,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升高、OGTT 2h血糖升高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一旦确诊,即进入糖尿病管理程序。
二、建档与评估
确诊后,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记录病史、生活方式等信息。进行并发症评估,包括检查足背动脉搏动、眼底、肾功能等,以了解是否存在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
三、随访管理
每年至少进行四次面对面随访,包括空腹血糖、血压、体重等检测。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类干预,对于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预约下次随访;对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调整药物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于危急情况,如血糖极高或低血糖,进行紧急转诊并在2周内跟进。
四、治疗与干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进行药物治疗。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饮食控制包括低碳水化合物、限盐等;运动方面,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
五、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
对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药物规范使用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六、年度健康体检
每年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眼底、肾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七、转诊与多学科协作
建立基层机构与上级医院的转诊机制,对于复杂病例,由内分泌科、营养师等专科团队联合管理。如需享受医保待遇,还需按照政策要求完成慢病办理流程,包括政策咨询、材料准备和提交审核等步骤。
糖尿病管理需要早期干预和长期规范管理,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动态调整管理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