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眼睛看不见了

健康知识 2025-09-30 18:49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案

一、发病机制与特点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对视网膜微血管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病变。这种损害包括血管渗漏、出血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最终可能导致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对于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超过10年甚至15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上升,约有一半甚至更高的患者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值得注意的是,该疾病在早期通常无症状,一旦出现视力模糊或黑影遮挡等明显症状,往往意味着已进展至中晚期。

二、临床分期(采用国际标准)

临床分期主要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以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和棉絮斑为特征,而增殖期则可能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症状。

三、治疗方案

1. 基础控制:

首要任务是严格管理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需要同步控制血压(目标<130/80mmHg)和血脂,以减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2. 眼科治疗:

激光光凝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封闭渗漏血管来延缓病变的进展。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有助于减轻水肿。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积血和增殖膜。

3. 药物辅助: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患者还需要规律使用降糖药,如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神经营养剂,如甲钴胺等,可以改善视网膜代谢。

四、预后与注意事项

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稳定或部分改善视力。对于晚期病变,视力的恢复较为困难。患者需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包括OCT等影像评估,以监控病情的变化。患者应该绝对避免擅自停药、吸烟和剧烈运动,因为这些行为可能诱发眼底出血,加重病情。

建议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立即前往三甲医院的眼科急诊就诊。内分泌科与眼科医生应联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虽然现有的治疗无法完全逆转视网膜的损伤,但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情的恶化。通过综合治疗和定期的检查,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生活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