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糖麻痹 糖尿病两处发麻要重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典型表现即为肢体麻木,俗称"糖麻痹"。这种病症不仅反映了神经的损伤,还涉及到血管的病变,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干预。
一、发病机制与危害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对神经和血管造成持续损害。神经损伤就像"锈蚀"一样,逐渐破坏周围的神经组织,导致痛觉、温觉迟钝。患者早期会感受到袜套或手套样的麻木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感觉丧失甚至肌肉萎缩。高血糖还会引发下肢动脉硬化、微血栓形成,导致足部血流速度减缓,缺血缺氧加剧神经损伤。
在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新发率及截肢率均较高,这显示出病情的严重性。未经治疗的麻木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平衡障碍,甚至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二、警惕的症状特征
对称性麻木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当双足或双手同时出现刺痛、蚁行感或袜套样感觉异常时,应高度警惕。这些症状在夜间静止时更为明显,可能伴有无力和肌肉抽搐。患者对温度、疼痛的刺激不敏感,但轻触时却可能感到异常疼痛,这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
三、紧急干预措施
面对这一情况,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要监测并调整降糖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进行专科检查,包括足部压力觉测试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和疼痛管理的药物。
四、日常管理要点
除了医疗干预,患者还需注意日常护理。每日用温水泡脚后彻底擦干,穿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剪指甲时要平剪,避免修剪成圆角。使用镜子检查足底,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包括避免吸烟(会收缩血管)、坚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等。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医科大学团队在糖尿病足伤口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实现糖尿病足伤口的快速愈合。这对于糖尿病神经修复技术未来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希望。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神经功能,如出现足部紫绀、溃疡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