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情绪可引起糖尿病 好心态有助治疗
糖尿病与情绪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常说,情绪抑郁、心情欠佳的人容易患病,而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学界已经将糖尿病归类为身心疾病范畴。
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我们发现,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植物神经功能扮演着重要角色。当人们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兴奋,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这些不良情绪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固定,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并非所有人都会因不良情绪而诱发糖尿病,这种情绪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在中老年人身上更为明显。只有持续、反复的不良情绪刺激才会引发糖尿病。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不良情绪会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糖尿病患者需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疾病。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关键任务。当被诊断为糖尿病时,患者可能会经历各种情绪,从震惊、懊恼到恐惧、沮丧等。调整心态,了解糖尿病是适应新生活的重要第一步。处理糟糕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承认它的存在,并认识到它是不可避免的。患者可以通过学习糖尿病知识,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如何控制和治疗,随着对糖尿病的了解加深,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并开始积极调整生活方式。
与糖尿病相伴的道路是漫长的,患者可以通过参加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来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难以排解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病情加重。
除了调整心态,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控制血糖。饮食是至关重要的。淀粉类食物要少吃,糖类食物最好不吃,而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清淡,每次不要吃得太饱,以免让血糖上升。适当的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力所能及的运动范围,如散步、做家务等,可以让全身气血活络,促进代谢,预防脂肪堆积,从根本上控制血糖不容易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