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需注意无症状型糖尿病 治疗需注意2点
关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误解与真相
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误解,比如“放任型”或“紧张型”的处理方式。这些标签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无论年龄大小,糖尿病都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疾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对于无症状型糖尿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许多看似健康的老年人,在体检时却意外发现患有糖尿病。他们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甚至体形也并不消瘦。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属于Ⅱ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的患者往往体态肥胖,饮食正常,精神和体力状态也与常人无异。据统计,超过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超出标准体重,且无明显症状。他们可能在出现心脏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等症状时,才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待患者表现出典型的多尿、多食与体重下降时,病情往往已经相当严重。
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当糖代谢发生紊乱时,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变性等。糖尿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一定有糖尿,但餐后两小时的糖耐量试验可能不正常。只有在持续高血糖伴随经常性糖尿时,症状才会显现。但患者的心血管、肾脏、眼睛、神经等可能已经出现了广泛的病变。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相似,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老年糖尿病多数病情较轻。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老年人的多器官功能减退,如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
2. 心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3. 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避免首先选用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磺脲类降糖药。
4. 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小剂量、作用温和、半衰期短的胰岛素促分泌剂,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
由于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后果严重,因此治疗重点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对年龄较大的老人,可略宽于一般人。希望所有老年人都能重视无症状型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定期查血糖,及时调节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