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低血糖或是糖尿病征兆 及早干预是关键
糖尿病:不只是高血糖,低血糖也可能敲响警钟
许多人误以为糖尿病患者的唯一症状是高血糖,但实际上,低血糖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当我们在谈论糖尿病时,不仅要关注高血糖,还要警惕低血糖的出现,因为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
当我们谈论餐前低血糖时,很多人可能并不在意,甚至认为自己只是因为糖分摄入不足。这种低血糖现象,恰恰可能是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这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反而可能表现为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他们吃得并不少,但很快就感到饥饿。
不同于一般性的低血糖,这类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常常在餐后两到三个小时出现,且这种情况会长期、反复出现。如果你发现自己连续两个月都有餐前低血糖的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胰岛功能。每次用餐时,建议只吃到六七分饱。因为当摄入的糖分减少时,胰岛素的分泌也会减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除了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外,反应性低血糖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反应性低血糖主要出现在进餐后而非吸收状态,其中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高血糖素反应减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低血糖症状常于餐后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可自行恢复或稍加进食即可缓解。体型偏胖的人是反应性低血糖的高危人群。这是因为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减弱,机体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不得不分泌大量胰岛素,长此以往会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当胰岛β细胞功能变差时,胰岛素分泌高峰就会延后,从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餐前低血糖正是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它发病缓慢,呈隐匿型发展,直到病情发展到晚期较为严重时,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如果餐前或空腹时出现低血糖症状,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专家建议,最好检查一下餐后2小时血糖或做一个糖耐量测试,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并进行干预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和控制低血糖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规律的药物使用都是关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