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的身份证是什么材质
健康知识 2025-10-08 15:24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秦国。在那个时代,商鞅推行的“照身帖”便是身份证的雏形。它的材质是竹子,是一种经过精心打磨的竹片。竹片上刻有持证人的头像、姓名、籍贯等信息,作为户籍凭证使用。这种竹片身份证需要随身携带,以验证身份。
随着历史的演进,身份证的材质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隋唐时期,官员们使用的身份证材质升级为金属,被称为“鱼符”。这种身份证根据官员的级别不同,材质也有所不同。亲王及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使用黄金制作的“鱼符”,五品以上的中级官员则使用白银制作的“鱼符”,而六品以下的低级官员则使用铜质的“鱼符”。
到了明朝时期,金属鱼符因为过于笨重逐渐被淘汰。这时,人们开始使用牙牌,这种身份证的材质多为象牙、兽骨或木材。牙牌上同样刻有持牌人的详细信息,其样式和现在的名片有些相似。
清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腰牌作为身份证。腰牌的材质多为木质,上面记录了持牌人的姓名、职业、面部特征等信息,并标注了用途。相对于之前的身份证,腰牌的防伪性能更高。
从战国时期的竹质“照身帖”到金属材质的“鱼符”,再到明清时期的牙牌和腰牌,中国古代身份证的材质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除了材质的变化,身份证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战国时期的“照身帖”主要是为了户籍管理,而后世的符牌则更多地偏向于官员的身份象征。
每一个时期的身份证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产物,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创意。
上一篇:岸本齐史死了吗
下一篇:苹果排线坏了要多少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