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的习俗是什么(贴秋膘是否过时哪些人需要贴秋膘)
贴秋膘:传统习俗与现代健康的碰撞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报道(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周)民间有句俗语:“秋肥贴得好,冬无烦恼”。但在当下,这个传统的“贴秋膘”习俗是否仍然适用?是否需要“糊秋肥”?哪些人需要?让我们跟随中医专家走进这场健康科普活动,了解药膳食谱与秋季养生的关系。
在第三届“健康大家谈”活动中,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胡爱民教授详细解读了这一传统习俗。贴秋膘这一说法起源于北方,人们希望通过在秋季储存脂肪以抵御寒冬。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已经存在肥胖和营养过剩的问题,秋季是否还需要“粘胖”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胡爱民教授明确指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秋季并不需要专门服用补品。盲目进补不仅不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夏季人们多吃冷食,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服用补品,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肠胃疾病。秋季是海鲜大量上市的季节,吃过多海鲜可能导致体内产生过多的血尿酸,引发痛风等疾病。
那么,“贴秋膘”这一说法是否过时?胡爱民教授认为,对于体重较轻、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体质差的人群,从健康角度出发,适当进补是合理的。秋季天气凉爽,食欲增加,是补充营养的好时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贴秋膘”不能只是大鱼大肉,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秋季进补方案,合理补充各种营养素,控制脂肪、盐、糖的摄入。
胡爱民教授还提醒到,对于肥胖者、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警惕秋季长胖,以免增加身体负担。并给出了秋季进补药膳方案,包括百合红枣粥、双耳汤、百合蒸蛋等。
胡爱民教授强调,“贴秋膘”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并不是整个秋天都要“贴”。饮食习惯和个人体质不同,“贴秋膘”的时间也不固定。对于糖尿病患者,胡爱民教授建议,在饮食方面应遵循医生指导,合理搭配营养,控制糖分摄入。
活动现场观众踊跃提问,胡爱民教授耐心解答。除了“贴秋膘”,还涉及秋季保健的多个问题。胡教授指出,秋季是调整身体的好时机,除了合理饮食外,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贴秋膘”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生活中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来合理选择。秋季养生要因人而异,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让我们一起跟随胡爱民教授的建议,科学养生,迎接美好的秋天。胡爱民教授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出人意料而又实在。他明确表示,糖尿病患者并非所有食物都不能吃,只是在血糖不稳定时需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他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达到营养均衡。
对于血糖不稳定的患者,需要警惕含糖量高、升糖指数高以及血糖负荷高的食物。胡教授特别提到,长期的高血糖为病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概率是健康人的六倍。糖尿病患者还应特别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可能带来的风险不亚于高血糖。在服用降糖药时,患者需特别留意药品的服用时间和剂量,当食欲不佳、摄入减少或存在腹泻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用,并尽快就医。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一些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
血糖升高时,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
1. 豆制品
豆腐花的含糖量较高,对血糖的影响较大。豆浆和黄豆的血糖生成指数虽然都是50,但它们的血糖负荷相对较低。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豆浆和黄豆制品,但需注意避免加糖。对于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豆制品的摄入需要谨慎,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2. 水果类
大部分水果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食用,但干枣对血糖的影响较大,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患者在食用水果时,更好是在两餐之间,并相应扣除主食的热量,保证总热量不变。每天的水果摄入量应以200克为宜。
3. 点心类
饼干、蛋糕、蛋黄酥等点心类的食物,在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的情况下,应禁止食用。而菜包、肉包、饺子、八宝粥等,可以作为加餐食用,同样需要扣除主食的热量。
4. 糖果类
各类糖类和巧克力、可乐、冰淇淋等,一般都含有较高的糖分,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但在发生低血糖时,需要立刻补充糖分的情况下,这些食品是可以食用的。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根据个体情况、血糖状况和食物特性进行合理安排。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控制总热量摄入是关键。胡爱民教授的建议为患者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饮食指导方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自我监测和管理,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饮食和药物调整。
贴秋膘时,糖尿病患者同样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在享受美食的不忘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和种类,确保身体健康。关于贴秋膘的更多细节和100种食谱,有待进一步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