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红漫谈电视剧《娘》-人性复位与文化救赎
久未逢一部电视剧能如此撼动人心,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和思考。对于我们这些经历风风雨雨的人来说,看到《娘》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场久违的心灵抚慰和精神洗礼。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利益纷争的社会背景下,《娘》以朴素的叙述方式触动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好的故事如《娘》,让我们在感受震动的也能激发我们去思考,思考人性的本质和我们的选择。我们这个时代并不乏令人沮丧的新闻事件:有人跌倒在地,却无人伸出援手;有人善意助人,却被无端指责。这些事件让我们对人性产生了怀疑和迷茫。人心不古,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也承受着信念缺失、人情淡薄等带来的种种困扰。社会的种种乱象已经越过了道德的底线,动摇了人们的信仰体系。《娘》的出现,就像一次及时的心灵抚慰。它塑造了一群鲜活的母亲形象,其中满仓娘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人性魅力的一个。这位大字不识一个、土得掉渣的农村妇女,在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潮中,以其最质朴的行为演绎了一出让人心灵震颤的人生大戏。满仓娘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母性和人性的光辉。在饥荒、战争、文革等极端环境下,她坚守了人性的底线,收养了孤儿端午,保护被糟蹋的财主闺女灵芝,对孩子们的道德瑕疵痛心疾首。她的行为是听从心的呼唤,是那么自然,那么纯粹。满仓娘的形象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高贵、最迷人的部分。她的坚忍和包容,滋养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她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如果人的行为选择能够回归常识和本性,这个世界会不会少些悲剧和争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友善会不会多一些?满仓娘这个人物形象经过艺术雕琢而又不失朴素本色。她让我们感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芬芳,理解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她的故事大厦纵横五十年的时间跨度,构筑了宏大的叙事背景,使叙述者有足够的时空展现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戏剧。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使这座大厦坚实稳固,叙述者的从容不迫和戏剧化的推进节奏增强了全剧的冲突和张力,让这个展示母性和人性光华的剧作十分引人入胜。《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母爱的伟大。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这样的作品来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美好。对于满仓娘这一形象,如果我们仅停留在对其表面的认识,那么我们所理解的,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尽管这样的认识在今天依然有其珍贵之处。如果故事的叙述者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他们的工作已经完成得很圆满。但我仍然想要深入挖掘,这个“好人”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
难道仅仅是为了让我们领略传统之美吗?我认为不仅如此。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所呈现的不只是一个轻松美好的故事。《娘》这部剧作中,满仓娘为了家人和他人,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磨难和冲突。她在困境中焦头烂额地奔波、操劳,时刻为他人着想,即使很多时候并不被人理解,也依然坚持做好人。这使我深感叹息,也让我感到做好人的艰难。尤其是在面对苦难和灾祸时,坚持做一个好人更是难上加难。
无论是展现人性之美还是传统之美,都需要付出坚持的努力。这里的坚持,意味着不放弃,意味着牺牲和奉献,意味着在困境中的隐忍和坚韧。即使面对泰山的压力,即使家庭破败、人心离散,甚至生命垂危,也要坚持做好人。
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矛盾和冲突,都是放弃与坚持之间的博弈。满仓娘在故事中多次面临放弃的选择,但她选择了坚持。如果她放弃了端午、放弃了灵芝、放弃了她误以为背叛了自己的丈夫,那么整个故事将不成立。但在实际情形中,她的坚持超出了常人的选择范围。满仓娘这一人物形象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定义。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形象重塑了传统,让我们对传统的认识更加丰满。她让我们明白,优秀的精神和品格所具有的超越性和普世性,是如何通过勇气和坚持,一代又一代地造福人类、滋养众生的。通过满仓娘的形象,我们被启发去重新认识和理解生命和人性,去寻找让社会和人类的肌体重新健康和健全起来的精神资源。
我也深切感受到了《娘》剧创作者们的追求和诚意。他们展现了一种文化理想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的再度启程和艰难。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有诚意、有文化担当的文艺作品。这样的作品能使我们在世俗生活中停下脚步,去仰望星空,去守护和品尝属于人类自己的心灵之美。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也揭示了文化的力量。《娘》正是这样一部当之无愧的作品。它促使我们思考: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些好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它也启发了我们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让社会和人类重新健康和健全的精神资源。
《娘》这部剧作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人的艰难与珍贵,同时也看到了文化和道德的力量。它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和珍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