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铁线路规划(南京北高铁最新规划图)
南京高铁的新纪元:定鼎都市圈的战略枢纽
南京的高铁建设,可以说是经历了一番波折。如今,随着玄宁铁路、扬镇马宁铁路的预可行性研究的启动,南京的高铁建设终于迎来了新的里程碑。可以说,南京的高铁建设是都市圈发展的“定海神针”。
早在年初,江苏省的铁路建设计划就已明确提出。在覆盖的八个项目中,宁淮城际铁路的前期工作已顺利开工。而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禄口机场段和京沪铁路南京枢纽外绕工程等,也力争在“十四五”初期开工。这其中,宁宣高铁的走向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铁道四院公布的线路可行性研究方案,南京至宣州高铁正线全长约150公里。起于南京枢纽沧波门站,沿宁杭高铁运行,经过江宁站东侧和句容西后转向西南。穿越禄口机场,与杨镇至马宁城际铁路镇江至马鞍山段交汇。这一线路的选择,充分展示了南京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
禄口站作为南京和宣城之间最重要的车站,将成为苏北、苏西南、皖东、皖南的客流集结地。玄宁高铁不仅连接南京北站,沟通北河与玄宁,远期还将通过上元门过江通道与宁淮和北沿江高铁贯通。值得注意的是,上元门过江通道的建设可能会晚于宁宣高铁,但这是长期的规划,近期的接轨方案已经非常明确。
从江苏城际铁路的规划图中可以看出,玄宁高铁是贯穿苏皖南北的大动脉。向北,通过宁淮高铁连接淮安,可以便捷到达宿迁、连云港,甚至策动临沂潍坊加入长三角。向南,这条线路将整合宣城、黄山等杭城的势力范围,实现宁杭在两城的同等影响力,并连接江西、福建。
可以说,宁淮和玄宁高铁的顺利建成,直接关系到南京在苏北、皖南、江西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南京都市圈的建设与发展。这条线路的走位,是江苏与安徽协商后的一个中庸方案,充分展示了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
随着这些铁路项目的陆续开工,南京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稳固,对于提升南京都市圈的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这座古都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注定要在都市圈中称霸一方。在高铁线路规划的神秘面纱揭晓之前,围绕南京都市圈内的线路走向,一直存在着各种热议和猜测。从西线到中线,再到东线,每一条线路的背后都承载着地方对发展的期待与焦虑。
南京作为中心,对于线路的期望一直非常高。尤其是中线方案,这条线路如同一道笔直的光芒,从禄口延伸到马鞍山博望区,绕过石臼湖,再向高淳延伸,最后与宣城相连。这条线路的优势在于直接连接了安徽的部分地区,尤其是高淳。而溧水由于其已有的高铁站,并未在此次规划中提出设站需求。由于线路过长且农田占用问题,这一方案并未得到安徽省的完全支持。
安徽则更倾向于西线方案,希望能在马鞍山和芜湖都设立站点,即便这意味着高淳可能被暂时放弃。这种取舍背后的逻辑显而易见:即便需要放弃部分地区利益,只要能促进整体发展,也是值得的。这一方案并未得到南京的积极响应。
最终公布的东线方案则是一个折中的选择。这条线路大部分位于南京境内,但走向颇为曲折。南京虽然需要承担主要的建设成本,但安徽的受益也相对较少。这一方案的亮点在于溧水石湫板块附近可能会设立一个新的高铁站。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溧水将形成并立的局面:老县城、空港新城以及石湫大学城与高铁站区域。
随着新基建的浪潮涌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已经迈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无论是宁淮城际、宁滁城际还是宁句城际的建设进展迅速,每一条线路都承载着地方发展的期待与战略考量。宁马城际的推进也表明了马鞍山对于发展的坚决态度。
而对于都市圈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需要思考如何通过产业互动来降低南京这座城市的运转成本。南京虽然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但也需要强大的制造业支撑来实现真正的创新。如何将南京的都市圈与周边城市进行产业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是一个值得深入的问题。不少优质制造业选择跳过南京都市圈前往其他地区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通过都市圈的特别合作区来转移和扩大优质产业,实现产业的做大做强。
如今,随着疫情结束,关于中心城市与都市圈的产业互动问题应当被重新提起。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如深圳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模式,通过完整的产业链来实现产业的垄断和做大做强。例如,上海嘉定汽车城与太仓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紧密合作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我们应该努力防止像富士康这样的优质制造业流失,通过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来实现真正的产业繁荣。只有这样,南京的大学和科研院所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价值和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期待南京都市圈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由微信公众号“楼市科学家”原创首发于XX月XX日,。(部分素材来自铁路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