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获益与问题有哪些

生活百科 2025-07-29 13:11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胰岛素:生命之光,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力量

胰岛素,这一人体内的神奇激素,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生命线。自多伦多总医院在20世纪20年代开启胰岛素治疗的时代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胰岛素制剂不断发展,临床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治疗风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胰岛素的发展历程、临床应用及其相关问题。

早期的胰岛素主要从动物中提取,不仅易引发过敏反应、耐药等现象,还可能导致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反复波动,甚至引发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功应用,人胰岛素的出现显著延长了胰岛素的吸收和作用时间。无论是短效还是长效胰岛素,都难以完美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幸运的是,通过基因工程和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我们得到了生物活性和免疫原性相似的超长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为临床血糖控制提供了新的选择。

对于1型糖尿病(T1DM)患者来说,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是补充自身胰岛素缺乏的必需品。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使用多次胰岛素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进行治疗。CSII作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能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延缓和减轻的作用。由于价格等因素的限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多次胰岛素注射仍占主导地位。

对于2型糖尿病(T2DM),β细胞功能渐进性衰退是其特征之一。当口服降糖药失效或存在禁忌时,胰岛素补充替代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国T2DM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当单独应用二甲双胍不能达到满意血糖水平时,应联合另一种药物或胰岛素进行治疗。值得一提的是,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可以减少体重增加和胰岛素剂量,并降低大剂量胰岛素的潜在风险。与此与其他药物如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使用也能有效降低胰岛素需求和遏制体重增加。与磺脲类药物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使用胰岛素可能增加低血糖或心力衰竭的风险,因此需谨慎选择。

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力量,其发展历程和临床应用都充满了挑战与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安全、更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出现,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关于胰岛素治疗,无论是基础一餐还是CSII,至今仍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其在治疗T2DM上优于MDI。对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其中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因其快速起效、作用时间短和低低血糖发生率等特点,已成为GDM治疗的优选之一。

关于胰岛素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低血糖、体重增加、过敏反应等是常见的困扰。除此之外,胰岛素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胰岛素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的弱激动剂,对细胞增殖有显著影响。当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过度表达的IGF-1受体时,胰岛素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胰岛素在体外培养中对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与剂量有关,高剂量的胰岛素可能促进某些类型恶性肿瘤的发病。这使得关于胰岛素是否会增加致癌风险的争议持续存在。对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确定具体剂量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但不能排除这些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增加致癌风险的因素。尽管一些研究发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更高,但也有研究指出这种差异可能与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高有关,而非胰岛素对心血管的负性作用。对于胰岛素治疗的使用需谨慎且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如心肌梗死合并T2DM的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并没有显示出其优势。

对于胰岛素治疗,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其生物安全性问题以及在不同疾病情况下的最佳使用方式。对于患者而言,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胰岛素治疗,确保安全有效。对于胰岛素的潜在风险与益处,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既要关注其可能的副作用,也要认识到其在治疗糖尿病等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是必要的,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优化胰岛素的使用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并减少潜在风险。在近期针对T2DM患者的治疗策略研究中,Baria-2D与ORIGIN两大试验成果尤为引人注目。两大试验对于胰岛素与胰岛素增敏剂在预防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对比。结果令人意外,胰岛素的表现并未明显优于胰岛素增敏剂。这一发现挑战了早期关于胰岛素具有特定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观点,暗示其保护作用可能更多地与血糖水平的改善有关。

深入了解T2DM的病理特点,我们发现β细胞的进行性减少和功能减退是疾病进展的关键。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是为了保护β细胞的分泌功能,然而ORIGIN试验的结果显示,甘精胰岛素在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中,虽然能使糖尿病患病率下降约30%,但这一效果与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相比略显逊色。这表明胰岛素并没有独立的β细胞保护作用,无法阻止β细胞的自然病程。

对于未来的展望,优化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需要模拟胰岛素正常的生理过程。尽管现有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德谷胰岛素能提供更长时间的作用,但仍无法确保所有患者的全天候充足供应。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和给药方式的缺陷仍是治疗中的难题。新型超速效胰岛素制剂的研发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它们起效快、达峰时间短,有望降低代谢活动的个体间变异性。寻找非侵入性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减少疼痛和皮肤损伤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不可忽视的是,患者对于皮射的抵触是胰岛素治疗的一大障碍。改进注射系统、提高给药方式的安全性、生物利用度以及减少患者的痛苦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如此,胰岛素作为首个有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在血糖控制方面的地位仍不可替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胰岛素治疗将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但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最佳的患者和时机,以及如何使每个使用胰岛素的个体都能从中获得最大的益处。这一挑战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攻克。

上一篇:糖尿病能吃的食品 糖尿病能吃的食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