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通报城管铲除贴字广告
一、各地执法案例探微
黑龙江伊春市伊美区的故事
近日,伊美区城管在执行市容考核任务时,铲除了商户玻璃门上的“熟食烤鸭”红字贴字广告,这一行为迅速成为热议话题。官方迅速回应,承认执法方式存在不妥,并为此召开专项会议进行整改。他们明确表示,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美化市容,但方式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不能简单粗暴。
江苏常州的细致管理
在常州,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只铲除了推拉门上带有商业广告的标识,如“拉”字附带广告,而对于纯粹的功能标识则予以保留。官方解释称这是根据《常州市城市市容管理办法》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让城市容貌更加整洁,同时兼顾商户的实际需求。
江西景德镇的反思与改进
景德镇的城管在撕除玻璃橱窗的招聘广告时引起了广泛讨论。事件发生后,当地迅速认定执法方式不当,并对涉事队员进行了诫勉谈话和道歉。他们积极疏导商户,告知其可以通过易拉宝等合规方式发布招聘信息。
二、法律依据与公众关切
这些执法行动的依据主要是《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商户玻璃内外侧的广告张贴都被视为需审批的户外广告行为。公众和部分商户对此存在疑虑和争议,主要集中在提前告知的缺失以及对“广告”与“必要标识”的界定标准上。
三、城市管理:从整改到优化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城市管理,各地采取了多项整改与优化措施。首先是程序规范,如景德镇和伊春都强调加强文明执法培训,建立事前告知机制。其次是“疏堵结合”,部分地区设置公共信息栏,供合规张贴,减少商户随意张贴的需求。最后是群众参与,北京大兴等地通过社区联动、举报平台等方式发动社会监督,构建城市管理的共治格局。
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也显示了各地在兼顾市容美观与商户实际需求的努力。希望未来城市管理的步伐能更加和谐、细致、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