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惊讶瞒报事件
媒体素养缺失与瞒报现象的剖析
近日,白岩松针对当前社会现象发表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点。他指出,许多地方官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的“不敢说、不能说、不会说”,揭示了媒介素养的严重欠缺。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如同一场考验领导能力的“大考”,而这一问题在此刻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白岩松建议将媒介素养纳入官员选拔和考核的重要标准。
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我们发现瞒报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利益驱动。官员在面对风险与利益的权衡时,若瞒报的风险相对较小而潜在的利益较大,可能会选择隐瞒不报。这种选择揭示了制度性漏洞下官员的现实考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官员可能因为害怕问责、盲目自信或是担心旧问题被牵连而选择瞒报。
白岩松强调,“不谎报、不瞒报、科学防控才是真正的讲政治”。这一观点在疫情期间尤为凸显。他批评了为了维持“零报告”而扭曲数据的做法,主张信息公开透明,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为公众带来真正的安全感。他的言论虽在社会引发争议,有人认为他对社会现实可能过于理想化,但也不乏支持的声音认为他敢于揭露问题,呼吁真实面对现实。
当前社会监督机制正在不断加强,例如长沙对事故瞒报举报者提供5万元的奖励,这显示了社会对举报奖励制度的重视和依赖。但要真正根治瞒报现象,仍需要更深层次的制度性改革与完善。这不仅要求提升领导者的媒介素养,还需要完善现行的制度架构,强化责任追究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公开与透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公开透明、真实面对现实的社会治理之路。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媒体面前的角色和责任,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为公众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监督中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真实面对现实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