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诈骗 购糖尿病药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药物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诈骗分子利用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渴望治愈的心理,通过虚假宣传、冒充专家等手段,高价销售无效甚至假冒药品。下面将深入分析这些骗局的手段,并提供防骗建议。
一、诈骗分子如何施展骗局?
诈骗团伙在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上投放广告,打着“特效药”、“根治糖尿病”的旗号,通过伪造治愈案例吸引患者眼球。他们口中的“神奇药物”,如某案件中的辅助降糖药,被包装成价值数千元的“独家特效药”,实则成本只有几十元。更有甚者,虚构所谓的“专家”身份,通过电话问诊诱导患者购买高价套餐,这些产品往往是没有任何疗效的“三无”产品。
除此之外,诈骗分子还采用亲情营销和话术操控的手段。他们以“健康指导老师”的名义与患者建立联系,嘘寒问暖,逐步获取信任,然后推销更多的产品。受害者往往在被诱导下多次购买产品,花费数万元却病情未见好转。业务员们使用统一的话术本,夸大病情威胁,制造恐慌心理,使患者急于求治而落入骗局。
二、如何防范此类骗局?
1. 警惕夸大宣传: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任何声称能够“治愈”、“永不复发”的产品都是虚假的。购买药品时需核查批准文号,并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验证药品真伪。
2. 通过正规渠道购药:优先选择医院或医保“双通道”定点药店购买药品,享受医保报销保障。不要轻信电视购物、网络等渠道推送的药品广告。
3. 加强家庭沟通与监督:子女应关注老年人的用药情况,提醒他们不要轻信“免费体检”、“专家推荐”等套路。一旦发现家人受骗,要及时保留证据并报警。
三、法律严惩不贷:
这类诈骗案件通常涉案金额巨大,主犯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例如,江阴某案件的主犯就被判处了14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万元。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提高警惕,保持科学治疗的心态,切勿因急于求成而落入骗局。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打击药品诈骗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