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喝粥有讲究
糖尿病患者能否享受粥的温暖?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选择需要格外谨慎。关于粥的疑虑并非全然否定。关键在于粥的原料选择。粥的世界里,豆类占据主导地位时,其实不必过于担忧。粥的主角若是粗粮与豆类,比起白米饭、白馒头,更有助于血糖的稳定。
在煮粥的过程中,除了充分煮熟,还要尽量保持豆粒和米粒的完整性。这些小小的豆粒、米粒在消化过程中释放糖分的速度较慢,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豆类摄入需谨慎,杂粮粥则成为更好的选择。
专家提醒广大糖友,尽管可以喝粥,但量一定要控制。在享受粥的要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确保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受影响。血糖的监测同样不可忽视。
关于如何更智慧地享受粥这一美食,这里有一些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对于钟爱大米粥的朋友,可以尝试搭配一些馒头片,让主食的选择更为丰富。若胃肠道功能良好,可以在喝粥前吃12片阿卡波糖片,有助于延缓糖的吸收。对于肾功能不佳的糖友,八宝粥等富含植物蛋白的粥品应避免,以免增加肾脏负担。若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注射时间可能需要提前。中午时段,最好避免喝粥。
喝粥由于吸收快速,建议采用分餐方式。可以先吃粥的2/3,两小时后再喝剩下的1/3,这样有助于减小血糖波动。
更有研究表明,单喝大米粥可能导致较高的血糖反应。相较之下,加入豆类的谷豆混合粥更适合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特别是红小豆、绿豆、芸豆等杂豆原料,其血糖反应相对较低。在煮粥时,应避免加入糯米、白米等血糖反应过高的食材,以及减少甜味食材如枣和葡萄干的使用。为了增加粘稠感,可以选择燕麦、大麦等富含beta-葡聚糖的食材,它们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且餐后血糖反应较低。
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享受粥的美味,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食材、如何搭配、如何分餐、如何控制总量。在享受美食的更要注重健康与科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