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并非越低越好 低血糖会造成急性损害
有些病友在控制血糖的路上,追求极致的数字控制,仿佛数字越低,病情就越稳定。他们坚持空腹血糖要低于5.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要控制在7.0mmol/L以内,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正是这种过于严格的要求,让他们陷入了低血糖的危机,甚至遭遇昏迷的风险,源于他们对低血糖风险的忽视。
有些糖友对于血糖的控制有着近乎完美的追求。空腹血糖要低于5mmol/l,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一旦超过8mmol/l,他们就会觉得血糖控制不佳,甚至自行加大药量。还有一些患者,即使血糖已经控制得很好,却因为自行增加胰岛素的用量,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实际上,低血糖的危害有时比糖尿病本身还要严重。
要知道,低血糖是一场急性的灾难,而高血糖则是长期的慢性损害。血糖过低会立即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而高血糖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数年时间才可能引发并发症。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事件,足以抵消长期血糖控制所带来的所有好处。我们追求的血糖控制,应该是在没有低血糖的前提下,血糖越低越好。空腹血糖控制在6.0~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就可以了。而且,我们不必每次都达到这个标准,只要50%以上的时间能够达到这个范围,就可以视为基本达标。在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放宽控制目标。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过低,同时伴随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会明显增高。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的血管普遍存在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等,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当发生低血糖后,血管在已经狭窄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缩,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梗塞而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不仅要关注整体血糖水平,还要特别注意夜间血糖的监测。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服用保健品时要特别谨慎。有些保健品可能含有降糖药物的成分,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在选择保健品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并咨询医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