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不要过分依赖药物作用

生活百科 2025-10-03 14:50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重塑糖尿病心理防线:从误解到理解

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者们早已发现,精神压力的缓解或负面情绪的调整,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效用在某种程度上堪比药物。心理因素在糖尿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都应引起病人和医生的高度重视。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误区。

误区一:轻视病情。糖尿病早期患者可能症状轻微甚至毫无症状,有的还可能出现“红光满面”的假象,导致患者误以为血糖高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从而忽视疾病的存在,甚至怀疑医生诊断的准确性,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配合治疗。

误区二:悲观沮丧。对于许多步入老年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可能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糖尿病的困扰却使他们不得不面对饮食、药物、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同时对病情的担忧也使他们陷入悲观沮丧的情绪。

误区三:大意失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水平时,便误以为病情已痊愈,自行停药、放松饮食控制,甚至不注意休息,直到血糖再次飙升,病情恶化才追悔莫及。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反复不仅可能使治疗更加困难,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危机。

误区四:迷信药物。虽然药物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但过分依赖甚至迷信药物却是错误的。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重视饮食、体重、休息、心理调适、运动、限酒等方面的非药物疗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糖尿病患者走出心理误区,常用的糖尿病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心理治疗,通过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方式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情绪;认知疗法,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消除不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行为疗法,通过某些行为技术帮助患者遵守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等。

理解并走出这些心理误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真正认识到糖尿病的严重性,并在医生和家人的支持下积极调整心态、配合治疗,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重拾健康的生活。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