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声的视力杀手
糖尿病,这一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除了众所周知的血糖管理挑战外,其并发症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堪称“无声的视力杀手”。每十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大约一个在发病后的5至7年内遭遇这一并发症的困扰。总体上看,DRP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50%。
DRP的发病机理源于视网膜微血管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微血管瘤逐渐形成,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出现闭锁,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不断涌现。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最终令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在日常的生活中,患者往往无明显自觉症状,常见的表现为闪光感和视力减退。眼底检查则能揭示更多细节,如微血管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絮斑等。但很多患者容易忽视这些表现,等到视力明显下降时,病变往往已经进展到晚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眼睛的危害不容小觑。患者的失明风险是正常人的25倍。由于病变发展具有隐匿性,当患者感到视力下降时,多数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定期检查,才能及早发现病变,给予及时的预防性治疗,从而防止糖尿病导致的失明。
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包括内科口服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割手术等。其中,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单纯期和增殖前期,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结合内科口服药物,可以有效阻止病情发展并保存良好的视功能。而到了增殖期,则需要考虑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此时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防治DRP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无论糖尿病患者是否有眼科症状,都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首次检查时,应拍摄眼底彩色照片并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患者随诊时间一般推荐为6个月至1年。许多DRP患者的贻误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及时就诊眼科。提高糖尿病患者对DRP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