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多饮水有利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一直是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当血糖水平上升时,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尿中便会出现葡萄糖,这种状况称为尿糖。随着尿糖的增多,尿量也随之增加,这就是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与此身体的水分随着尿液大量流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使患者感到口干口渴,形成了糖尿病典型的多饮、多尿症状。
这种生理反应链可以清晰地表述为:血糖升高导致尿糖现象的出现,进而尿量增加,使得身体失水严重。当失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感到口渴难耐,需要频繁饮水以缓解口渴感。糖尿病的严重程度与多饮、多尿症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病情越重,这些症状就越明显。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足量地饮水至关重要。如果尿量过多而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当体内失水量达到10%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口渴、心悸、乏力等症状,血糖水平也会上升;如果失水量达到20%,症状会进一步加剧,出现烦躁、谵妄、昏迷等严重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尤其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脑动脉硬化,其口渴中枢可能不够敏感。即便在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的情况下,也可能不会感到口渴。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少喝水。相反,由于不能及时补水,渗透性利尿仍会持续丢失水分,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中医的养生之道,喝足够的水,让汗、便都能正常排泄,以此达到长寿的目的。饮水不仅有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出,预防泌尿系感染,还能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喝水还能降低血浆渗透压,预防糖尿病性高渗昏迷和酮症酸中毒。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平时以白开水为主,适量饮用淡茶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在运动前后,都需要适当补充水分。在摄入蛋白质食物较多、锻炼强度大、出汗多等情况下,也应适当多喝水。牛奶和豆浆是糖尿病患者补充水分的好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等到感到口渴时才想到饮水。当人体感到口渴时,体内的水环境已经失去平衡,细胞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常喝水的好习惯,少饮多次,避免一次饮水过多,以免破坏体内的水盐平衡。认真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值,才能真正解决多饮、多尿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