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多饿的快是糖尿病的前兆吗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是很多人对糖尿病的初步印象。如果你发现自己食量增加,饥饿感也随之而来,那么,这个时候,你或许应该警惕糖尿病的来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了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上升。而如今,我国已成为了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最近,在住院的中年患者中筛查出了2型糖尿病的病例。这些患者并没有常见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呈现出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血症等特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能算过多,但常常感到饿,有时在饭前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
这种餐前或空腹低血糖的现象,正是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导致进食后血糖高峰与胰岛素分泌高峰不吻合,从而在餐后出现血糖升高,而在空腹时则出现低血糖。人们对这种现象缺乏了解,往往误以为自己是低血糖而增加食量,从而进一步加重糖尿病。
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人来说,他们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空腹或餐前低血糖现象,一定要想到糖尿病的可能性。中年人的血糖上限标准并非仅为6.1mmol/L。按照国内相关指南,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的人,都应该进行糖尿病筛查。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的问题,它更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未来8-10年,他们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高达20%。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属于高危人群。糖尿病可以造成全身大小血管的损伤硬化和阻塞,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以及眼部和肢体的病变,甚至造成严重的残疾和死亡。
重视糖尿病的检出和防治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还可以保障我们的长久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