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了多吃水果而榨果汁
在日常生活的烹饪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错误的做法而导致营养流失或者健康隐患。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些常见的误区并学习如何避免它们。
一错:煮牛奶时,过于急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牛奶在火中慢慢升温,避免煮沸,以免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当牛奶表面出现泡沫时,应立即离开火源,稍停片刻。这样煮出的牛奶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感。
二错:煮鸡蛋时,用水过多或过少。正确的做法是将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待水沸腾后煮两分钟,然后停火浸泡五分钟。这样煮出的鸡蛋蛋白嫩滑,蛋黄凝固,易于消化吸收。
三错:淘米时反复搓洗至水清。实际上,淘米时只需快速清洗两次即可。过度搓洗会导致大米中的维生素B1大量流失。维生素B1对于增强食欲、维持胃肠正常蠕动以及参与糖的正常代谢具有重要作用。缺乏它,可能会影响糖代谢和神经细胞的正常活动。
四错:经常做二次过油的菜肴。这类菜肴虽然口感香脆,但高温烹饪会破坏食物中的许多营养素,并可能产生致癌物质。我们应选择蒸、卤、烫、煮等烹调方式,并尽量选择含单不饱和脂肪多的植物油,如橄榄油等。
五错:常吃剩菜剩饭。反复烹煮的剩菜剩饭容易流失许多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叶酸等,并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剩菜剩饭中亚硝酸盐含量也可能增多。处理晚餐菜肴时,可以尝试使用凉拌的方式,并注意存放方式以避免营养流失和异味产生。
六错:先切菜后洗菜或将菜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正确的做法是先整个儿浸泡洗净蔬菜,然后再切,且浸泡时间不宜过长。这样可以避免蔬菜中的营养素随水流失。
七错:焯菜时用冷水下锅或炒菜时慢火加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焯菜时热水下锅,炒菜时急火快炒。这样可以缩短加热时间,降低营养素的损失率。例如猪肉中的维生素B1,通过旺火急炒的损失率远低于文火炖煮。
八错:丢弃了食物中维生素最丰富的部分。比如豆芽菜中的豆瓣富含维生素C,但在制作过程中有时会被丢弃。正确的方法是充分利用食材的每一部分,避免浪费。制作蔬菜饺子馅时,应先切好菜后用油拌好,再加盐和调料,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营养。
九错:为了多吃水果而榨果汁。实际上,原果中的营养成分更为丰富。过量饮用果汁可能导致摄入过多的果糖和葡萄糖,对身体不利。我们建议大家适量食用原果,而不是过量榨取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