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憋气或可致糖尿病 预防从减轻体重开始
打呼噜,在许多人眼中,是一种熟睡的表现,甚至被误认为是好事。但实际上,当鼾声如雷,伴随着明显的憋气时,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最新的研究发现,那些习惯打呼噜的人,在未来的十年里患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对于那些既打呼噜又肥胖的人来说,这种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深入探究,打鼾伴随的憋气现象可能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这种现象可能会引发多种器官损害,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其中,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在打鼾憋气的病人中尤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打鼾憋气已经成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医学研究更是发现,打鼾憋气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2.5倍以上。
那么,为何打鼾憋气会导致糖尿病呢?
当人们在夜间睡眠时出现打鼾憋气,甚至呼吸暂停的情况时,频繁的缺氧和睡眠紊乱会扰乱人体的生理节奏。这种情况下的间歇性低氧血症会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升高。长期的夜间睡眠效率低下和睡眠质量下降也会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打鼾憋气及夜间频繁缺氧还可能引发全身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糖耐量异常、胰岛素分泌异常,从而诱发糖尿病。
那么,对于那些有打鼾习惯的人来说,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积极减轻体重是关键。睡前进行半小时的散步等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睡觉时佩戴微型呼吸机可以防止打鼾缺氧。减少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不酗酒、不吸烟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对于有家族病史的肥胖人群,可以适当借助药物减肥,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了解这些,我们不难发现,打呼噜并不是一件小事,它可能隐藏着健康的隐患。为了我们的健康,应该重视打呼噜现象,尤其是伴随憋气的打呼噜,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