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为什么会发病
一、病理基础概览
神经病变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对周围神经产生潜移默化的损害。这种损害不仅仅影响感觉神经,更让运动神经受到攻击。足部的感觉逐渐减退,人们常说的“脚踏实地”的感觉逐渐消失,痛觉和温觉都变得迟钝。随着病情的加剧,运动功能开始发生障碍,肌肉萎缩和足部畸形开始显现,这使得患者难以察觉外界带来的外伤或异常压力。更为严重的是,自主神经受损导致汗腺分泌功能下降,引发皮肤干裂。
血管病变
高血糖不断侵蚀血管内皮,引发连锁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这些都是高血糖对血管带来的伤害。这种伤害直接导致下肢供血不足,血流速度降低高达40%,组织缺氧状况愈发严重。在极端情况下,血管会出现“串珠样”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二、直接诱因详述
感染
足部的屏障功能在病变后受到破坏,这让细菌和真菌有了可乘之机。微小伤口都可能成为感染的入口。由于免疫力降低和血液循环障碍,这些感染很难被身体自然控制。常见的感染包括足癣和甲沟炎等。
物理损伤
日常生活中的鞋袜摩擦、烫伤,甚至是日常修剪指甲的不当操作都可能造成外伤。而足部的畸形,如锤状趾、拇外翻等,会导致压力分布不均,增加受伤的风险。
三、代谢与全身因素剖析
长期高血糖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不仅加剧了神经和血管的病变,还增加了血液粘稠度,提高了血栓风险。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其截肢的风险显著升高。
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收缩;高血压和高血脂则协同损伤血管;年龄也是一大因素,5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高达8.1%。
四、恶性循环机制介绍与预防关键
上述诸多因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缺血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神经病变使损伤变得难以察觉,感染进一步扩散,从而更加破坏血管和神经。这一循环不断重复,加剧了病情的发展。
预防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足部检查、避免任何可能的外伤,以及改善血液循环。值得欣慰的是,的研究如干细胞疗法等新技术为伤口愈合提供了新的希望,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