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是糖尿病征兆之一 晚上10点前入睡最佳
糖尿病的认识误区与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糖尿病常常与“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相联系。医生指出,实际上90%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并不具备这些典型症状。相反,他们可能仅表现出疲劳、乏力,视物模糊,伤口久治不愈等非典型症状。仅凭“三多一少”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是一个典型的误区。除此之外,糖尿病还可能有其他早期症状,如皮肤瘙痒、日间嗜睡等。
日间嗜睡:一个常被忽视的早期症状
研究发现,糖尿病与日间极度嗜睡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糖代谢紊乱,导致血糖无法被机体充分利用,从而引起体力减退、精神萎靡,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减退,导致嗜睡。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合并高黏血症及脑血管病变,如脑动脉硬化等,致使脑动脉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嗜睡。当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时,由于代谢紊乱及脱水也会引起嗜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常常以餐前低血糖为首发表现,而低血糖在老年人身上容易表现为嗜睡。
规律作息:平稳降糖的关键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常常打扰了我们正常的睡眠模式。专家建议,为了平稳降糖,糖尿病患者应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最好晚上10点之前入睡,早晨在6时至8时之间起床,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8小时左右。即使工作需要,也应尽量保持睡眠规律,避免耽误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如果前一天晚上晚睡,第二天早晨需要补充睡眠,也应在起床后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进食早餐后,再上床休息。
良好的睡眠习惯与糖尿病风险
许多熬夜的人发现,自己虽然劳累却越来越胖。研究表明,长期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睡眠时间正常的人。对于有肥胖或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改变熬夜和睡懒觉的习惯至关重要。而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规范化作息制度,尽量避免血糖波动则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并关注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改变不良的生活和睡眠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一环。是时候跟睡懒觉说再见了,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糖尿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