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是导致抑郁症的罪魁祸首
失眠与抑郁:睡眠质量的双重挑战
偶尔的睡眠不足就会让我们精神不振、心情不佳。人体缺乏睡眠时,压力激素会激增。对于长期失眠的人来说,情况更为严重。研究显示,长期失眠的人罹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比睡眠充足的人高出4到5倍。换句话说,拥有良好且充足的睡眠是远离抑郁症的关键。
那么,究竟应该睡多久才足够呢?针对20到70岁的人群,最佳的睡眠时间被定在6到7小时,此时的抑郁指数最低。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罹患抑郁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3倍;而睡眠超过10小时的人,抑郁几率则上升到4倍。
抑郁症与失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达9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抱怨自己的睡眠质量不佳。他们可能经历睡不好、睡不着,甚至几乎没睡的情况。患者可能因为病情的影响,夜里胡思乱想而难以入睡,然后又因为担心失眠感到不安,形成恶性循环。一些人选择借助酒精来放松自己以便入睡,但酒精实际上可能使人在半夜醒来,导致睡眠中断,加重抑郁状态。
对于抑郁症患者中的失眠现象,医生通常会协助患者找出失眠的根源,并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法同时治疗失眠和抑郁症。患者不宜自行随意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除了接受治疗,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降低失眠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比如,尽量不在卧房做与睡觉无关的事情,尤其是避免在床上吃东西,以防气味残留。减少一切可能令人分心的因素,让自己一进入卧房就有睡觉的心理准备。
遵守睡眠规律也很重要,包括固定的起床和就寝时间,避免随意熬夜或赖床。注意饮食习惯,晚上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食,不要睡前饱食或晚上空腹,也不要养成吃宵夜的习惯。肠胃不适也会影响睡眠。
在睡前1小时洗个温水澡,能放松身心,帮助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注意不要用太热的水,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反而让人振奋精神。睡前避免看需要思考的书籍或电视节目,以免思虑过度。如果躺在床上15分钟还没有睡意,不要辗转反侧,可以起身到另一个房间做些简单的伸展体操,有睡意后再回床上休息。
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不仅关乎身体健康,更是心理健康的保障。让我们重视起这个问题,养成健康的习惯,远离失眠与抑郁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