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超声心动图的诊断魅力
在临床诊断的舞台上,超声心动图堪称“明星检查”。其二维图像揭示了一个生动而具有诊断意义的画面。当我们在左室长轴观截面进行观察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心尖室间隔和左室后下壁的肥厚,厚度可达20~35mm。心尖心室腔出现狭窄,实时观察下,收缩期可见肥厚心肌肿瘤突起,导致心尖左室腔闭塞,使心室腔明显缩小。这种异常的肥厚,在左室右前斜位观同样清晰可见。如果不细心检查心尖,很容易遗漏本病。除了常规的扫描区域,我们必须增加心尖区的扫描。
使用M型探头沿心脏长轴扫描时,从二尖瓣前后叶波群(ⅡB区)到心室波群(Ⅰ区),乃至心尖区,常可发现心尖左室后壁和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室尖心腔明显狭窄。这些特征性的变化,如同一部精细的解剖学影片,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诊断信息。
心电图与心向量图的不解之缘
心电图和心向量图的异常表现同样具有诊断价值。左室高压、左胸导联(V4~6)ST段压低、深尖倒置的T波(GNT)等异常表现是常见的。更令人瞩目的是,80%的病人的室间隔除极Q波消失,半数患者可呈现二尖瓣型P波。在aVL导联中,偶尔会出现深度和窄度Q波。患者可能表现出各种心律失常。心向量图则表现为额面QRS环逆钟运行,环位于左后下方位,起始向量常指向前方,略偏左。这些复杂的图形变化,如同一个密码系统,背后隐藏着心脏健康的秘密。
心血管造影的独特视角
虽然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即可确诊,但极少数情况下,心血管造影是揭示真相的最后手段。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无狭窄,左室造影则呈现出特征性的“黑桃”样品变化。这种独特的视觉呈现,如同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心脏的真实状态。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心血管造影等诊断手段,共同构成了我们理解和诊断心脏疾病的全方位视角。它们如同心脏健康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