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的孩子就是小儿多动症吗分清多动与抽动的区别所在
小儿多动症:一种儿童常见行为障碍病症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期的行为障碍病症,通常在7岁前发病。对于这一病症,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以及表现出来的特征。
关于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发现,它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母亲在妊娠期间的精神状态,如紧张、严重精神刺激、愤怒或悲伤等,都可能对胎儿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妊娠期煤气中毒、婴儿早产、产伤或出生时缺氧等也可能对脑功能造成损害。在大城市中,工业污染严重,儿童血中铅含量增加也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本病的发生还可能与某些化学物质过敏、放射线以及精神高度紧张有关。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是活动过多。在婴儿期,孩子可能表现出好动、不安宁、喂食困难、哭闹、入睡困难、易醒等特点。上学后,孩子在教室里可能坐不安稳,甚至会擅自离开座位走动,推撞别人,做出各种怪动作。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完成一项任务。行为冲动,不考虑后果。虽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遇到困难,尤其是感知障碍可能导致方向感的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要区分小儿抽动症与小儿多动症。虽然它们都是儿童时期的疾病,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病症。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多、情绪不稳等。而抽动症则主要表现为快速、反复、单一的肌群收缩,如眨眼、摇头、挤眉等。部分抽动症患儿可能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这是两者的关键区别。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这些区别非常重要。对于这两种病症,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和治疗也非常关键。通过有效的治疗和关怀,许多孩子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完全康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病症的自愈率都较低,且即使症状有所好转,也可能遗留有人格或行为障碍。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状况,及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