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发性肺纤维化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有30%至50%的患者会显示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部分患者血沉加快,出现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等迹象。还会出现嗜酸细胞增多的现象。在早期,患者主要呈现低氧血症的症状,用力或运动时,症状会明显加重。但到了晚期,可能会出现高碳酸血症的情况。在肺功能测定方面,患者会表现出限制性通气障碍,肺活量、功能残气量以及肺总值等肺容量值明显下降。与此肺顺应性和弥散功能也会明显降低,其中弥散功能的降低较早出现且检出率较高。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和肥大细胞。为了确诊,可以进行肺活检,开胸或胸腔镜肺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为了获取肺部代表性标本,应在至少两个不同的部位进行活检,避免在肺尖和中叶取样,主要在同一侧的上叶和下叶进行。通过胸部开放或电视胸腔镜肺活检,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炎症和纤维化的范围,对确定肺泡炎的活动程度和最终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在组织病理学表现上,早期肺部肉眼观察看似正常,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肺泡壁、肺泡、支气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甚至偶尔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到了晚期,肺部会出现弥漫性蜂窝状变化。正常的肺组织、间质炎症、纤维化和蜂窝状变化分布不均,周围肺本质最严重。间质炎症是片状分布的,包括肺泡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同时伴有肺泡Ⅱ细胞增生。
在X线检查中,肺部的线性变化通常与病理变化一致。显示广泛的颗粒或网络阴影、小结节阴影。到了后期,网络阴影主要出现在中下肺野中。随着纤维化的加剧,会出现粗索条阴影。当间质纤维组织收缩时,肺泡和细支气管扩张,形成蜂窝状肺。有时还可以看到气胸、纵隔和皮下气肿等继发性感染的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右心肥大的心电图迹象。在肺功能方面,虽然气道阻力不升高,但会出现有限的通气障碍,伴有肺容量、肺活量、肺顺应性和肺弥散功能的下降。
在CT检查中,网点结构广泛,与小囊状影混合,肺纹理增多并延伸。可见与胸膜平行的条状影和点状影,肺透亮度增强。高分辨力CT(HRCT)则能显示更为细微的结构变化,如毛玻璃样高密度影、胸膜下弧影等。这些都是间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典型表现。
这一疾病的表现复杂且多样,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诊断。在了解这些表现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