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血管陷迫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间歇性跛行是许多患者首要的病症表现,但每位患者的跛行方式却各不相同。在早期,当快速行走、跑步或跳跃时,患者会感到小腿麻木、虚弱和痉挛性疼痛,这些症状在休息后便会消失。在行走速度较慢时,却可能并无任何不适。这种表现可能与腓肠肌收缩时的压力有关。尽管有一部分患者在紧急行走时毫无症状,但在缓慢行走时却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当他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并未出现缺血状况。一旦动脉发生阻塞,就会出现缺血性间歇性跛行以及其他缺血症状。
Iwai对这种特殊的步行姿势进行了描述,被称为“pigeontoed”步态,因为这种姿势可以减少腓肠肌内侧头的收缩。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的肢体缺血患者会突发紧急情况,但更多患者的病程可以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动脉阻塞后,患肢会出现典型的缺血症状,如畏寒、皮肤苍白、肌肉萎缩等。当患者保持特定姿势时,患肢可能会感到麻木或皮肤苍白,改变姿势后这些症状便会消失。
在日本,有一种坐姿习惯可能与本征的发生有关。由于日本人常常弯曲膝盖呈锐角,这种坐姿容易压迫奈动脉,可能诱发一些隐藏或潜在的奈血管抑郁综合征,展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尽管大多数患者的肢体缺血症状并不严重,但仍有10%的患者会出现急性和严重的缺血状况,极少数会引发肢端溃疡、坏疽和剧烈静止痛。
当病变累及双下肢时,约30%的患者涉及双侧,其严重程度与血管受累程度有关。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一些双下肢病变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表现,但约67%的双侧病变患者可通过检查明确诊断。体检时,可以通过奈动脉听诊、足背动脉诊断和膝关节皮温测量等方法进行检查。如果奈动脉狭窄的远侧扩张形成奈动脉瘤,局部会出现搏动性肿块。
对于那些从青少年开始就出现间歇性跛行、慢性和(或)急性缺血性变化的人,应考虑到这种征服的可能性。在早期阶段,患者屈膝时会有明显的外周动脉搏动,而在伸膝时则会减弱或消失。通过多普勒血管超声器检查和伸膝位股动脉穿刺电影等现代诊断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动脉的状况。
对于出现间歇性跛行、肢体缺血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诊断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治疗和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姿势也是预防这种疾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