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急性治疗:
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早期治疗,一项采用丙种球蛋白滴入并辅以阿司匹林的联合研究已经证实其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关键的治疗时间窗口是在发病后的10天内。具体治疗方案为:使用静脉注射蛋白,每剂量为400mg/kg,连续输注4天,每次持续4小时。口服阿司匹林,每日剂量为50-100mg/kg,连续服用4天,分3至4次服用。随后,剂量调整为每天5mg/kg,单次服用。
阿司匹林的使用在日本备受关注,日本医生倾向于使用较小的剂量。在川崎病的急性期,他们认为大剂量可能导致患者的吸收减少和清除增加,而小剂量却能达到抗炎效果。持续服用14天,每日剂量为退热后3至5mg/kg,可有效抗血小板聚集。
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地松虽能缓解症状,但在川崎病治疗中单独使用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这类药物容易引发血栓形成,阻碍冠状动脉修复并促进动脉瘤的形成。除非在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等特定情况下,皮质激素不宜单独用于治疗川崎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强地松可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以控制早期炎症反应。
治疗恢复期及随康复期处理:
进入治疗恢复期及随康复期后,抗凝治疗成为关键。阿司匹林的使用量调整为每日3至5mg/kg,单次服用,直至血沉和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异常冠状动脉表现,通常在发病后6至8周停止用药。在此期间,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复查。对于存在冠状动脉慢性期的患者,应长期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并密切随访。对于单发冠状动脉瘤较小的患者,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至动脉瘤消退。对于无法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选择潘生丁作为替代药物。对于存在心肌缺血表现的患者,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病情。对于存在多个或较大的冠状动脉瘤的患者,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并在必要时使用口服抗凝剂如法华令。这些患者应限制活动并避免剧烈运动。心脏状况需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包括心肌扫描、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对于主要冠状动脉闭塞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针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还包括输入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以及采用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旨在迅速溶解纤维蛋白并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对于特定情况如左主干高度闭塞、多枝高度闭塞等,冠状动脉成形术可能是合适的治疗选择。对于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手术后的长期跟踪观察是必要的,以了解病情进展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