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干双骨折应综合治疗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前臂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这种骨折可能会出现侧移位、重叠、旋转以及角畸形,治疗起来相对复杂。对于尺桡骨干双骨折的复位治疗,要求极高。必须矫正四种畸形:旋转、角、侧、重叠,并且要保持整个位置直至愈合。努力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让患者的前臂能够重新获得正常的活动能力。
整复方法:
对于所有闭合性骨折,无论其类型和部位,都可采用技术整改。如果患肢肿胀严重,应先使用消肿药物,暂时固定肢体,并观察肿胀情况。几天后,待肿胀基本消退后再进行整改。必要时可采用臂丛神经以减轻患者的痛感。
牵引是整复的第一步,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肘部弯曲90°。根据骨折部位,调整前臂位置。通过沿前臂纵轴的对抗拉伸,持续3-5分钟,以纠正重叠和角畸形。
夹挤分骨是修复尺桡骨骨折的关键步骤。手术者使用拇指和食中环三指将骨折部分分开,沿前臂纵轴方向夹挤骨间隙,使骨间隙达到最大限度。这样可以帮助恢复骨间膜的张力,将尺、桡骨断端分开。
若牵引后仍有部分重叠,可在分骨的情况下使用折顶法。折顶法的方向和力度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侧方移位,可采用提按法移位。复位后,通过摇摆法进一步稳定骨折部分。摇动时,可以听到微妙的骨擦声,当声音完全消失时,表明骨折已复位。
接下来是按摩抚平步骤,一手固定骨折部分,另一手沿骨干纵轴抚平骨筋,调节软组织。
固定方法:
在维持牵引的状态下,使用绷带松开缠绕3-4层。在手掌背部骨间隙放置骨垫,确保双骨折在同一平面上,骨垫应占据骨折线的一半;若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则骨垫应放置在两条骨折线之间。使用粘合剂固定后,放置纸垫。若骨折仍有畸形,可增加纸压垫以形成三点加压法。
术后治疗:
固定早期应每3-5天进行一次视角调整,并立即纠正任何移位。固定时间通常为6-8周(成人)或3-4周(儿童)。对于技术复位失败、多次骨折或开放性骨折的情况,可考虑切开复位固定。
练功活动:
早期主要进行手指和腕关节的屈伸以及上肢肌肉收缩。中期开始肩肘关节活动,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但不包括前臂旋转活动。除了固定后的反转手等前臂旋转活动外,其他活动均可进行。
药物治疗:
根据三期用药原则进行辨证施治。初期以活血化瘀为主,消肿后可选择活血止痛汤等药物。中期以接骨续损为主,后期则需养气养血、补肝补肾、壮筋骨。口服补肾壮筋丸或健步壮骨丸,后期取出夹板后,可用中药外洗、熏洗,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