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蜜月期”后,帕友还可接受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岁月的流逝,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中国,65岁以上的群体中,患病率高达2%,帕金森病患者总数已经突破了500万,每年新增的病例数量更是高达20万。
对于帕金森病,我们采取分期治疗的方法,因为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一旦确诊,患者将终身与病魔相伴。药物和手术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分期治疗的原则强调个性化与分级治疗。
Hoehn-Yahr分期是评估帕金森病进程的重要工具,它将帕金森病分为六期。从0期的无症状,到Ⅰ期的单侧病变,再到Ⅱ期的双侧轻度病变,直到Ⅲ期出现早期的平衡障碍和双侧病变的加剧。一旦进入Ⅳ期,病情严重,需要外界的广泛帮助;到了Ⅴ期,患者可能仅限于卧床或轮椅,生活无法自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从Ⅰ期到Ⅲ期的疾病进展阶段,这是治疗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最佳治疗期,病情会迅速恶化,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刚刚起病或病情较轻的患者(即0-Ⅱ期间的患者),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案,这也被称为药物治疗的“蜜月期”。在这个阶段,患者服用少量的多巴胺能类药物,可以获得持久的满意疗效,生活质量高,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这个蜜月期不是永久的,大约5年后,60%-90%的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尤其是60岁以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此类并发症。
当病情发展到Ⅱ期至Ⅲ期时,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微创立体定向下射频损伤手术和神经调节DBS植入术。射频损伤手术通过射频电流对特定神经核团进行微损伤,减少乙酰胆碱的分泌,与多巴胺达到新的平衡。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侧症状的患者。而DBS植入术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手术方式,其疗效可逆,但费用相对较高。
需要强调的是,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的诊断和提出建议,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或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通常,手术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身体状况良好,听力和语言能力正常,并愿意配合手术的情况下才可以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