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毛霉病是一种侵袭性感染疾病,其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1. 肺部症状:毛霉病在肺部引发的症状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患者可能出现上呼吸道溃疡、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的确定性诊断,依赖于在痰和肺活检组织中找到特征性的菌丝。这些检查可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经皮肺活组织检查来完成。尤其当患者有糖尿病时,病情会迅速恶化,常常在2至10天内导致死亡。
2. 脑部症状:毛霉病在大脑中的表现主要为面部疼痛、头痛、发烧和嗜睡。还有一个典型的三联症:无法控制的糖尿病、眼睛症状,如眶肿胀、疼痛、眼睑下垂、瞳孔固定和视力丧失以及脑膜炎,甚至半昏迷或昏迷。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包括延迟诊断和治疗、轻度偏瘫或偏瘫、双侧鼻窦疲劳、白血病、肾功能不全和应用desferrioxamine治疗等。这种类型的死亡率高达80%至90%。
3. 胃肠型症状:此类型的毛霉病被认为是通过摄入污染了真菌孢子的食物而引起的。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营养不良、早产、脐炎、使用污染的面罩、鼻胃管喂养等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患者可能会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毛霉菌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胃肠坏死和穿孔,症状包括腹泻、胃肠出血以及腹膜炎等。
4. 皮肤症状:皮肤感染是毛霉病中最轻的类型,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通常首先有皮肤损伤,然后植入毛霉孢子会导致临床感染。皮肤发霉可分为浅表和坏疽两种类型。浅表型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这些结节可以融合成斑块,边缘清晰。坏疽型则是一种迅速进展的感染,结节与皮下组织粘连,可能破裂形成化脓性溃疡,并伴有明显疼痛,还可能伴有甲沟炎。
5. 播散型症状:上述四种毛霉病都可能发展为播散性感染,可能广泛播散到脑、肺、胃肠道、心脏、肾脏等其他器官。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果出现持续发热并伴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症状,应考虑播散型毛霉病的可能性。本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其中肺部是最常见的播散部位。
毛霉病的确定性诊断依然依赖于在组织中找到菌丝,如痰和肺活检组织检查等。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展开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