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舞台上,一些人会经历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奇特表现。他们的症状多变且反复无常,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这些体验往往令人困惑,因为它们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和情感波动。
心悸是最常见的信号,一种有意识的心跳感觉,伴随着不适和焦虑。这种症状在运动或情绪高涨时尤为明显,纯粹是患者的主观感受。虽然客观检查可能无法发现异常,但患者有时会感受到尖锐的搏动强烈感,或是窦性心动过速。这种不适感使得患者往往不敢随意活动。
心前区疼痛常常被误解为心绞痛,但它的性质和部位与典型心绞痛有所不同。疼痛的位置多变且不固定,大多数情况局限于心尖区和左乳房下区。这种疼痛可能是短暂的刺痛,也可能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的轻微隐痛。有时,疼痛会放射到左前臂外侧或手指。这种疼痛与劳动无关,可能在活动后、精神疲劳后,甚至在休息时出现。某些情况下,通过按压疼痛部位或采取左侧卧位可以缓解症状。
呼吸困难是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患者常常感到空气不足,伴随着不规则的呼吸和胸痛。室内拥挤或通风不良的环境容易引发这些症状。长时间深呼吸可能导致四肢麻木、头晕甚至手足抽搐。这些过度呼吸的症状可能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引发轻度呼吸碱中毒,被称为过度通气综合征。这与由心脏问题引起的呼吸困难有所不同,躺下时呼吸困难的症状会减轻。
除了这些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的表现,如疲劳、头晕、失眠、多梦、焦虑等。这些全身性的神经症表现,再加上详细的全身和心血管系统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为心脏神经症的诊断提供了线索。但同时需要警惕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因为一些器质性心脏病的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客观证据,也可能与心脏神经症同时存在或在其基础上发生。
根据心功能仪的测定结果,心脏神经症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占73.4%,表现为心率快、血压高;另一种是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占26.6%,表现为心率慢、血压低。诊断时必须综合考虑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症状、非特异性的体征以及全身神经症的表现,同时必须尽可能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判断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神经症的成分,这是诊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