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感觉神经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对于成人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疾病。在人生的10至20岁阶段,它悄然侵袭。疾病首先影响的是我们的足部,足底开始形成如同老茧般的病变,随后水泡、溃疡相继出现,伴随的是淋巴管炎和刺痛感。尽管远端疼痛和温度感逐渐消失,但触摸与压力感依然清晰。大多数患者几乎无痛感,只有少数会经历下肢或肩部的针刺疼痛。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力量大致保持正常,但偶尔也会出现腓骨肌和胫骨前肌的无力感,伴随着足部下垂和特殊的步态。电生理检查揭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缓或无法引发反应。
另一种类型则出现在婴儿或儿童早期,表现为步行延迟、弓形脚和共济失调。他们的脚趾和手指末端因反复感染的溃疡形成甲沟炎和脚趾(或手指)头炎。各种感觉都受到干扰,触摸和压力感尤为明显,主要影响肢体远端,有时也包括躯干。肌腱反射消失,肢体肌肉力量相对正常。
我们还需关注一种罕见的疾病缺乏先天性疼痛。这种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基因缺陷定位于1q区域,靠近CMT1B基因位点。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全身性疼痛缺失、无汗和直立性低血压。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另一种与之相关的疾病是先天性疼痛冷漠,患者能够区分有害和无害刺激,但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家族自主神经功能不全,也被称为Riley-Day疾病,常见于犹太儿童。这种疾病的孩子在出生时便面临吸吮困难、无明显诱因的高烧和反复肺炎的问题。体检中可见明显的疼痛和温度感觉障碍,触摸和压力感相对较轻,肌腱反射消失,运动障碍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症状逐渐显现,如瞳孔固定、眼泪减少、角膜溃疡、出汗异常、皮肤白斑、手脚冷却、直立性低血压、体温异常波动、吞咽困难等。约四分之一的病人在20岁左右离世。
神经活检显示,小髓和无髓纤维减少,这解释了临床上疼痛和温度感的缺失。生化研究发现,患者尿液中高香草酸的排泄量增加,香草扁桃酸的排泄量减少,血清多巴胺羟化酶减少。目前,血清多巴胺羟化酶的减少被视为本病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
对于以上这些神经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家族遗传史、基因缺陷分析、周围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周围神经活检的特点。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并诊断,才能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