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斗角舞”体现了水族人怎样的性格-
“斗角舞”是贵州都柳江上游三都一带水族居住区流传的民间舞蹈,是寨里水族人祖辈传下来的娱乐方式。该舞蹈表现的是两条牛斗角的场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以五把芦笙和五支莽筒伴奏,音乐与舞蹈相互辉映,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吹芦笙的舞者边奏边舞,由最小的一把芦笙领舞。舞蹈中唯一的道具是竹篾制作的“牛头”,前部拴上鸡毛裙,后部披彩色绸布,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两个拿着“牛头”道具的舞者半蹲着身子,随着芦笙的曲调声旋转起舞,展现出牛在斗角时的激烈场面。另有五个男扮女的“姑娘”伴舞,她们头上戴着用三根白鸡毛、一根野鸡毛和竹篾编成的帽子,腰里拴着有白鸡毛的花裙子,为舞蹈增添了生动的一笔。舞蹈动作幅度大,充分展示了水族人民粗犷奔放的性格。
“斗角舞”不仅是水族人民的娱乐方式,更是他们对牛的热爱和崇敬之情的表达。牛是农民不会说话的忠实朋友,过去是农耕劳动的重要生产工具。水族人民通过创作“斗角舞”,既表达了对牛的赞美和感激之情,也寄托了对农业丰收的祈愿。与其他民族斗牛的风俗不同,水族的祖先看到毗邻的苗族、侗族新年斗牛时,虽然也喜欢,但又不忍心让牛斗得伤痕累累。于是他们想出了以牛角道具代牛,两人持道具表现两牛顶角相斗,作竞技表演的办法,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斗角舞”。
在舞蹈中,观众可以看到水族人民对牛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每一次旋转、每一次跳跃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让人感受到水族人民的粗犷与豪放。“斗角舞”也是水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之情的体现。
“斗角舞”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是水族人民对牛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情的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