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重塑蓝图
一、重塑办学格局:走向“非脱产”时代
自今年秋季起,山西省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正式更名为“非脱产教育”,这一变革意味着学历教育的深化革新。为了更贴合社会需求和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节奏,脱产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点将不再新增,全力推动非脱产教育的普及与深化。这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调整,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
二、专业调整与优化:聚焦质量与特色
高校在继续教育的征途上,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山西省对于专业设置的调整便是明证。未来,高校需遵循“聚焦特色与主业、控制规模与数量、提升质量与声誉”的原则,对于连续3年未招生或生源稀少的专业,将不再列为新的招生专业,确保每一个专业都能得到充足的社会响应和学术支持。
三、校外教学点的严格监管:打造教育新生态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的监管,山西省对于校外教学点的审核工作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态度。新增的校外教学点需要经过全国高等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严格审核,备案工作还将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确保每一个教学点都能为学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山西省民办高校及非学历高教机构年检启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山西省对民办高校及非学历高教机构的监管也越发严格。年检工作将在今年底前全面展开,包括自查、核查、公布结果等多个阶段。这不仅是对学校工作的全面检验,更是对学校发展的有力引导。年检结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更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招生资格,合格或基本合格的学校可以继续招生,而未能达到标准的学校则需要限期整改。这一举措无疑为山西省的民办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山西省还从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以及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部署。山西省还重视党建工作,召开会议强化党建工作质量,并持续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助力科技强省建设。这一系列举措涵盖了学历教育、民办监管、学科发展、基础教育等多个方面,是山西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