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寒潮之后,贵州铜仁市万山区的黄道侗族乡黄溪村,一位年事已高的罗永凤老人突然咳嗽严重。村医张菊莲面对此情此景,心中生疑,立刻联系上了黄道乡卫生院的副院长汪国永。汪国永作为黄溪村的包保医生,一接到电话就迅速背上诊疗箱,直接前往黄溪村。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他诊断老人是支气管炎的老毛病复发,并现场为老人开具了相应的药品。
在黄道乡,类似的故事并非个例。为了更全面地服务村民,卫生院共派出了10名包保医生,覆盖了全部的10个行政村。汪国永表示,这些医生不仅提供线上问诊服务,还会深入到每个家庭每个村落进行巡诊。特别是对于重点人员和住院康复人员,他们每周都会进行至少三次和一次的随访。
这一切的背后,是贵州省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一场名为“百千万”五级医务人员进基层强能力行动。该行动旨在选派不同级别的医务人员到基层,为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说,就是选派百名三甲公立医院的医疗专家到县级医院进行远程指导,千名市县级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进行现场指导和巡回医疗,万名乡村两级的医务人员则进村入户,为重点关注的人群提供健康指导。
铜仁市卫生健康局局长熊明介绍,为了更高效地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铜仁市按照应开尽开、应设尽设的原则,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诊室建设,全市的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设立了发热诊室,同时在村级设立了2534个便民发热诊疗点,配备了2576名医务人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居住相对分散、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铜仁市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的作用,将医务人员下沉到乡村,实行分片包干机制和网格化管理。呼吸、感染、中医等专业的医务人员被派到乡村,负责发热患者的诊疗、用药及重症的识别与救治工作,将医疗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这样的举措,无疑为农村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2023年01月19日 07 版报道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