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马兜铃酸/老鼠吃3天就伤害久远
林口长庚医院近日发布了关于马兜铃酸引发基因突变导致泌尿道上皮癌的研究报告,这一发现揭示了马兜铃酸的致癌机制。研究团队发现,马兜铃酸造成的基因突变能力极强,甚至超过了现今已知的最强致癌物质。其基因突变具有特异性,形成独特的“马兜铃酸突变指纹”。
更令人担忧的是,研究发现在部分肝癌患者身上,出现了与肾脏伤害相同的基因突变模式,这表明马兜铃酸不仅可能引发泌尿道上皮癌,还可能对肝脏造成毒害,导致肝癌。这一发现得到了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的合作研究团队的证实。相关研究成果已经登上了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期刊》的封面。
此前,马兜铃酸因其对肾脏的潜在伤害性,在国内已被禁用。林口长庚医院的泌尿肿瘤科主任冯思中明确指出,马兜铃酸引起的泌尿道皮癌的基因突变频率远高于其他致癌物质,例如抽烟引发的肺癌和紫外线引起的皮肤黑色瘤。他甚至举例,一名患者因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而最终罹患泌尿道上皮癌。
冯思中提醒广大民众,不要随意服用来源不明或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当出现无痛性血尿、腰痛或摸到硬块等症状时,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他强调,肾输尿管泌尿道上皮癌是台湾常见的肾癌类型,约占所有肾癌的40%,且对于洗肾病人来说尤为常见。
文章还提到了关于大陆龙胆泻肝汤和广防己的误用问题。过去,关木通和广防己曾被误用,因为它们含有马兜铃酸。后来,已经改为使用川木通和防己等替代品。这些中药材的主要功效是清肝火、抑制发炎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马兜铃酸的致癌机制和潜在危害。我们呼吁广大民众提高警惕,避免误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保护自己的健康。也期待医学界能够进一步研究马兜铃酸的危害,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注: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自行研判。另:文中提到的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可靠渠道,但未经本站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