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肠躁老毛病,关键在自律神经!专科医教你1招调整
在现代社会中,大肠激躁症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每5到6个人中,就有一人深受其困扰。大肠激躁症并非单一的病症,而是由一系列症状组成的症候群。英文中称之为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
IBS是一种大肠功能性问题,无法通过医学检查来确认。医师在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病变后,主要依赖于患者的描述来进行判断。由于每个人的肠躁症状都不尽相同,因此没有所谓的“标准治疗流程”。目前的治疗原则是症状治疗,针对不适给予相应的药物,如消胀气、止痛药、软便药物或止泻药物。这些药物只能缓解不适,并不能根治肠躁问题。
肠躁的主因是神经失调。我们知道,肠子会蠕动,而这一过程是由神经控制的。在结肠和直肠的部分,自律神经起着关键作用。自律神经的自主性极高,不受大脑的直接控制。当自律神经失调时,大肠就容易出现功能性障碍。交感神经负责减缓蠕动,副交感神经则负责促进蠕动。两者平衡时,排便顺畅;一旦平衡被打破,便可能导致便秘或腹泻。
关于大肠激躁症的卫教报导很多,包括定时定量、饮食清淡、学会放松等建议。对于深受肠躁困扰的人来说,这些建议似乎并不总能奏效。更根本的解决方案是调整自律神经的功能。除了寻求医师的帮助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呼吸练习来调整自律神经。呼吸是我们唯一能掌握的自律神经节律。通过深呼吸、吸长吐短、吸短吐长等呼吸方式,我们可以调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
具体来说,吸气时交感神经活跃,吐气时副交感神经活跃。通过腹部呼吸等呼吸练习,我们可以帮助稳定自律神经的功能,从而缓解肠燥症状。这一建议得到了郭育祥医师的认可和支持。
对于大肠激躁症的困扰,我们需要从稳定自律神经功能入手。除了寻求医疗帮助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呼吸练习来调整自律神经的平衡。记住,要用腹部呼吸,让我们共同迈向健康的大肠功能!
由网友『凡人多烦事』至本站,若您认为此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另请注意,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