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一城一策”,让城市更健康(健康中国奋
聚焦健康中国,守护城市生命力
在美丽的瑞金市象湖镇绵江河畔,象湖湿地公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出健康与活力的光芒。这里,是健康中国的生动写照,也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缩影。今天,我们将为您开启一场关于城市健康发展的之旅。
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的幸福之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将保障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如今,健康中国建设正驶上“快车道”,全方位守护着人民健康,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今天,我们推出“健康中国奋发有为”栏目,带您领略中国在健康领域的新发展、新成就。关注城市,这个承载着人民健康和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如今,我国有超过半数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日,《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为我们揭示了我国城市健康状况的变迁。这个报告是基于对健康相关的时空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健康画像”。
据了解,自2020年启动以来,“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已连续3年发布多期研究成果,覆盖了全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姜胜耀表示,这一指数是基于多源大数据构建的,可度量、可比较、可落地的城市健康水平评价标尺。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的评价结果告诉我们,近3年来全国城市健康指数呈稳步上升态势。大城市健康指数整体优于中小城市,但中小城市的增速较快,追赶势头强劲。其中,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位列大城市组的前列,而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的人群健康水平优势显著。
不同评价版块的结果也各有特点。例如,大城市的健康效用指数呈现“东高西低”的现象,主要受到居民体质达标水平的影响。在养老设施方面,中小城市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亟待弥补。尽管养老设施数量逐年增加,但增量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且主要布局在成熟完善的社区周围。单纯的市场调节机制难以填补短缺,需要加以引导并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这也提醒我们城市间的差异性,需要我们推动“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城市健康差异化发展模式。
城市健康的动态评价与吸引力
李栋指出,城市健康的改善并非简单的医疗机构与市政设施的叠加,而是一个集信息串联、长期性公共健康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级保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理想的健康评价指标不应僵化,而应随着目标、需求、信息资源和发展阶段的变化而灵活更新,以实现对政策的有效监测评估,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
健康,让城市焕发魅力。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的城市排名中,北京市与成都市分别荣登全国榜首和中西部地区之冠。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处处长汤伟民分享,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针对居民的核心健康问题,深入推进健康北京行动,致力于全方位全周期为市民提供健康服务。在多项有力举措的推动下,北京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户籍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稳步增长,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主要健康指标已经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这句话不仅是成都市民的共识,更是吸引外地人的魅力所在。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辉表示,成都的健康形象使其吸引力大增。
黄辉详细介绍,成都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从建设具有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出发,统筹规划健康城市工作。他们致力于营造健康的城市环境,包括打造优美的城市形态,提升居住环境,以及创建城市健身场景。通过改革驱动升级健康城市服务体系,推进“三医联动”系统集成改革,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都还注重夯实健康城市建设的基础,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培养全民的健康意识。
在成都的努力下,这座城市的健康形象日益显现,不仅使本地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还吸引了许多外地人的目光。健康,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为城市增添了无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