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疼痛必是妈妈手、鼠标手?可能是腱鞘囊肿惹祸
手腕肿痛需警惕:不只是妈妈手与鼠标手,还可能是腱鞘囊肿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电脑族、低头族、忙于锅铲的妈妈们,你们的双手是否时常感到疲惫与疼痛?除了常见的妈妈手、鼠标手,还有一种叫做腱鞘囊肿的隐患正悄悄侵袭着你们的手腕。
当手腕突然肿胀疼痛,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这很可能是腱鞘囊肿发出的警告。它常常出现在手腕的手背内侧,就像一颗不经意间冒出的“隐形”。据临床统计,手腕处的凸起硬物有七成可能是腱鞘囊肿。
那么,什么是腱鞘囊肿呢?想象一下,腱鞘就像刀剑的剑鞘,保护着内部的肌腱。当手部因为重复、持续的动作,关节液被挤出,就会在手腕手背内侧关节周边形成囊肿。黄永铮医师表示,不仅仅是妈妈们做家务、抱小孩,或是上班族打电脑,都有可能引发腱鞘囊肿。
这种囊肿的症状多样,有些小囊肿可能并无痛感,只在手腕弯曲时才发现突起。但大的囊肿可能引起明显的压痛感,甚至影响手腕的运动。除了手腕,一些经常蹲着工作的老人家还可能面临膝窝囊肿的问题。
邱新时物理治疗师指出,腱鞘囊肿的高危险群包括妈妈、美发师、厨师和上班族。这些人群由于工作原因,手部使用频繁,更容易出现腱鞘囊肿。
那么如何检测呢?黄永铮医师建议,如果手背内侧有突起,可以用LED手电筒照射患部,如果感觉到皮肤有点透明感,很可能是腱鞘囊肿。如果突起较大或疼痛,最好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骨骼肌肉超音波进行精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无症状且小的囊肿可以先观察。但如果囊肿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就需要积极治疗,并改变生活与工作习惯。毕竟,双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值得我们倍加呵护。
当你再次坐在电脑前、拿起锅铲或拥抱孩子时,别忘了关爱你的双手。一个小小的改变,如调整手肘的位置、避免长时间重复动作,都可能为双手带来更大的舒适和健康。毕竟,双手的健康与幸福,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手腕疼痛,别再只想到妈妈手或鼠标手,可能是腱鞘囊肿在作祟!
当您发现自己的手腕处腱鞘囊肿长时间未消退或有变大的迹象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如果患部关节持续过度使用或忽视不管,患部可能会因为腱鞘与关节囊变厚或纤维化,导致腱鞘囊肿变大、变硬。这不仅会造成关节处的压迫感和异物感,还会逐渐影响您的关节活动,握力减弱,甚至出现功能障碍。对于这种情况,治疗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容易复发。
如果囊肿过大,更可能会压迫神经,引起疼痛、麻感,这时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医师会通过检查,评估以粗针抽出囊肿液体,以改善病情。如果患者的生活方式或工作性质无法改变,腱鞘囊肿问题可能会再度发作。
当腱鞘囊肿反复发作且无法缓解,尤其是压迫到神经、血管,导致血液不流通时,医师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囊肿。术后只要注意伤口愈合,通常问题不大。虽然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复发机率较小。
特别提醒,如果是发生于老年人的膝盖部位,专家建议可先抽出囊肿,解决退化性关节炎问题,同时佩戴护膝以改善病情。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适度加压:如果囊肿小于1公分,可以佩戴弹性护具施加适当的压力,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患部,让囊肿自行消除。
2. 粗针抽吸:对于较大的囊肿,可以使用粗针将关节液等抽出,使囊肿消退。但这种方法复发率较高。
3. 开刀手术:手术切除囊肿,复发机率较低。
预防腱鞘囊肿的发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做做简单的手部运动。例如,手肘放在桌子上,手握装有半瓶水或整瓶水的瓶子,进行上下移动,重复多次;或者利用橡皮筋的弹性,训练手指力量;还可以进行手掌固定的动作,强化手腕肌肉。
手腕疼痛不要只想到妈妈手或鼠标手,可能是腱鞘囊肿引起的。及早发现、治疗并预防,是保持手部健康的关键。
【内容出处:常春月刊 411期】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内容未经核实,读者自行研判。该文章由网友‘开心的岁月’投递,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