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群众就医获得感持
世界卫生组织的旗帜高高飘扬,全球目光聚焦于2023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以“改善公共卫生的七十五年”为主题,向全球展示了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足进步。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优质资源下沉,人人享有健康”为中国宣传主题,彰显了我国改善公共卫生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果。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跃升至78.2岁,这一飞跃见证了我国公共卫生的巨大进步。一系列健康指标的改善,彰显了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卓越贡献。今天,我们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举行了盛大的世界卫生日活动,活动现场公布的一系列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国公共卫生的蓬勃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全民健康覆盖、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阻断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也对中国的健康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国还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要求和举措。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优质医疗资源到基层开展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真正让“健康中国”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公民。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围绕人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机制,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如今,基层诊疗人次已经实现了显著增长。
除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我国还在积极寻求创新方式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成都,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而北京则立足首都功能定位,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疏解和协同发展。
我们要特别提到的是,“组团式”帮扶模式已经在许多地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北京天坛医院的陈光强医生作为“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他的经历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写照。多年来,“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以及其他志愿服务团队一直在临床和基层一线默默付出,为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是中国开展援外医疗60周年。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与世界卫生组织一道增进全人类健康福祉,推进全民健康覆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让广大群众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信,在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