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杨倩商标被正式驳回
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涉及奥运英雄“全红婵”和“杨倩”等姓名的恶意商标抢注行为进行了坚决处理,具体细节如下:
一、案件处理成果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21年8月,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果断驳回了包含“全红婵”、“杨倩”等奥运健儿姓名在内的109件商标注册申请(含一标多类)。这些抢注行为被认定为“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具有其他不良影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涉嫌利用公众人物姓名谋取不当利益。
二、恶意抢注行为的特点与恶劣影响
1. 抢注动机:抢注者往往看准名人效应,意图通过注册与名人、热门事件相关的商标来“蹭热度”牟利,甚至迫使正牌企业付出高昂代价赎回商标。
2. 社会危害:
混淆消费者认知:抢注行为容易导致公众误认为商品或服务与知名人物存在某种关联,从而误导消费者。
损害姓名权:严重侵犯名人的合法权益,不仅损害他们的名誉,还扰乱市场秩序。
三、监管措施与后续行动方案
1. 建立常态化打击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明确表示,将恶意抢注行为纳入重点整治范围,采取“快速驳回+公开曝光”的模式,并定期公布典型案例,以起到警示作用。
2. 追责商标代理机构:对于协助恶意抢注的商标代理机构,监管部门将依据《商标法》第六十八条进行追责,可能包括警告、罚款甚至停止受理其业务。
四、与其他类似案件的对比
此次处理与2025年“DeepSeek”商标抢注案在逻辑上保持一致,均体现了对“傍名牌”“蹭热点”行为的零容忍态度。“DeepSeek”案展现出一些不同点,该案涉及跨行业抢注,如生物科技、服饰公司申请AI相关商标。这提醒我们,商标保护不仅应关注名称的相似性,还需兼顾行业关联性审查。
国家知识产权局此次行动不仅保护了奥运英雄的名誉和市场秩序,也体现了对公正、公平、诚实信用的坚定维护。这样的行动值得称赞,也为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