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河北省沧州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等地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和康养资源的融合发展,为社区和家庭提供延伸服务。福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老人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而在马鞍山市的莲邦安老颐养中心,老人们享受着医养结合的服务,其乐融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如何为这些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照护服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日前,记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服务。
在北京市福祉之家养老院,隆福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范月英为金大爷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金大爷患有多种疾病,行动不便,医养结合服务为他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目前,全国多地正在积极开展试点,医养结合新途径,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除了机构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也是重要的养老方式。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家庭病床和医疗照护服务,解决家属在居家医疗照护方面的困难。这种服务模式深受居民欢迎,也体现了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这不仅要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还要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还需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如何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照护服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推动医养结合服务的深入发展。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年人定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养结合服务。三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之路
胡,三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向我们揭示了该中心在医养结合领域的创新举措。自2018年起,三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开设了专门的医养照护区域,并与浙江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关系。浙江医院选派的医疗团队与中心医疗团队共同全新的医疗照护模式。至2021年,中心已成功组建家庭病床达160张,为居民提供了高达318次的上门医疗服务。
在我国,居家养老仍是多数老人的首选。据不完全统计,90%的老人选择在家养老,而社区和机构养老分别占据7%和3%。在此背景下,《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和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的两大任务。
原新认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病房为基点,不仅实现了对老人的疗养照料,更是发挥了“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疗养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分级诊疗功能。
胡强调,打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建立“家庭+社区+志愿者+医院”的全方位运作机制,以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并满足老人的多元化需求。她进一步指出,尽管居家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仍然不足。为此,原新建议整合社区范围内的医养资源,并创新社区医养结合模式。还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能力,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并普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健康档案。
要推动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发力,包括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在多年的巡诊中,范月英遇到过众多涉及心血管、脑部等复杂病情的老人。这需要医生具备老年医学、缓和医疗、老年康复等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北京市隆福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红表示,缺乏经验的医生在养老院可能面临诸多挑战。而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招聘和留住优秀的医疗人才也是一个难题。常宏玲提到,虽然养老院设有医务室,但由于职业晋升空间有限等原因,许多医生不愿长期在此工作。
为了促进医养结合服务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和政策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他们在熟悉的社区和家中享受健康、安心的生活。